赚钱游戏真实可靠能提现不用做任务 首页 赚钱游戏真实可靠能提现不用做任务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《铭记桦甸英魂 ,传承抗联精神》/风雨中的绿柳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1:16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图片

铭记桦甸英魂 传承抗联精神

——写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

文/风雨中绿柳

图片

八十年岁月流转,烽火硝烟虽已散尽,但桦甸的山林间,仍回荡着抗日英雄们的壮志悲歌。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特殊时刻,我们回望这座曾被鲜血浸染的东北小城,缅怀那些长眠于此的抗联英烈,他们用生命在白山黑水间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。

桦甸,曾是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重要区域,这里的每一寸土地,都见证过艰苦卓绝的斗争。夹皮沟的密林曾是抗联的“隐秘战场”,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,积雪没膝、树皮当粮,密营的地窨子藏着抗联将士最后的温暖;八道河子的沟谷则是武装集结的关键节点,山高林密的地形既便于隐蔽,也成了打击敌人的天然屏障。正是这片土地,承载了英雄们最壮烈的坚守。

中共东满省委书记、东北抗联第二军政治委员魏拯民,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王德泰,曾在桦甸的林海中并肩作战。1939年冬,魏拯民拖着溃烂的伤口和病发的心脏,在夹皮沟密营坚持指挥,油灯下起草的每一份文件,都与王德泰在前线的冲锋紧密呼应。1941年3月8日,这位32岁的山西汉子在风雪中溘然长逝,临终前仍叮嘱战友“继续战斗”;而早在1936年11月7日,王德泰就在桦甸的转移途中遭遇敌人突袭,29岁的他带头冲锋,子弹穿透胸膛时仍高喊“冲啊”,用最后的力量掩护战友突围,两人以生命诠释了“军政协同、生死与共”的抗联本色。

“少年英雄”李红光则为桦甸的抗联斗争播下了团结的火种。1933年7月,这位25岁的磐石“赤色游击队”队长,在八道河子主持召开抗日军首领会议,将原本分散的十几支武装拧成“抗日军联合参谋部”。他带着队员在沟谷间练兵,用桦甸的山林作掩护,多次伏击日军补给线,为后来魏拯民、王德泰在桦甸建立稳固根据地打下了基础。最终,他在一次激战中身先士卒,中弹倒下时,手中仍紧握着步枪,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桦甸的山岗上。

还有韩仁和,他曾是王德泰麾下的得力助手,1940年1月,为掩护主力转移,他率60余名战士佯装主力北上桦甸,将日军注意力引向自己;1941年3月13日,他带着9名战士在宁安县上湾沟与敌人殊死搏斗,最终全部壮烈牺牲。从协同王德泰作战到为全局牺牲,他用“以少战多”的决绝,延续了桦甸抗联“宁死不当亡国奴”的气节。

八十年后的今天,桦甸的夹皮沟已建起抗联密营遗址纪念馆,游客们摸着复原的地窨子土墙,听着英雄们“嚼雪咽树皮”的故事;八道河子的乡村公路旁,“李红光练兵场”的石碑静静矗立,当地村民自发组成“红色宣讲队”,向孩子们讲述当年的斗争;桦甸的企业在发展中传承“抗联韧劲”,在林区生态保护、特色产业发展中攻坚克难,让英雄守护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。

这些桦甸大地上的抗日英雄,来自五湖四海,却因同一个信仰扎根于此。他们的精神,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夹皮沟密营里“忍饥挨饿仍不放弃”的坚守,是八道河子会议上“团结一心抗外侮”的智慧,更是当下桦甸人“敢闯敢干谋发展”的动力。

桦甸的英魂从未远去,他们化作山间的青松,化作河畔的清风,注视着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。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,让我们向魏拯民、李红光、王德泰、韩仁和等所有桦甸牺牲的抗日英雄深深鞠躬,让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我们心中,让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。

图片

作者档案

 张芹,网名:风雨中的绿柳,1983年12月26日出生,吉林省桦甸人,现为桦甸市作家协会会员。由于先天的身体残疾,使我与学校无缘。从七岁到十岁在家通过自学,认识了文字,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十三岁开始写作至今,先后在《桦甸日报》《江城日报》《白桦林》《创作》《松花湖》《鸡西矿工报》《北方时报》《双鸭山矿工报》《桦甸发布辉发河周末》《咱们村》《兴凯湖文化在线》《拒马河文学原创平台》《心香文艺》等报刊网络文学平台发表小说,诗歌、散文、小小说等文学作品千余篇。2003年被评为桦甸日报社优秀通讯员,颁发荣誉证书,2015年五月份在吉林省残疾人征文比赛中以散文诗《做人当自强》荣获二等奖,颁发荣誉证书。2020年十一月份被光荣评选为吉林省百姓之星,并颁发荣誉证书。我视文学为自己的生命,无论多少风雨,我都会挚爱下去,直到生命的终结。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分类
相关资讯